“袅袅陌上桑,荫陌复垂塘。长条映白日,细叶隐鹂黄。”种桑养蚕、躬耕稼穑,在中国几千年的农业文明中,一根绵长柔韧的蚕丝,不仅承载着遮体御寒的生活功能,还铺就了一条充满传奇色彩的丝绸之路,“丝国”美誉由此得来。
冲击之下,真丝行业面临转型挑战
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家家种桑养蚕是昔日的常态,但是随着化纤丝的冲击和劳动力成本提升,养蚕的工作逐渐转移到苏北、云南、贵州等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地区。不过,吴江与丝绸的联系并没有中断,转型升级成为了这项传统产业的必经之路。
“吴江的真丝产业,原来主要停留在做一般产品上,但是这样会导致附加值不高,艺术文化价值永远体现不出来。所以近几年,真丝产业逐步和版权集合起来,做高端产品,来提升其价值。”6月29日,苏州市版权局版权处处长冯坚向记者介绍。为此,苏州市版权局主动与真丝生产厂家进行联系,宣传版权保护知识,这一做法受到了企业的普遍欢迎。
“主动而为”是冯坚几次提及的版权工作关键词。在他看来,真丝产业想要更上一层楼,其对丝巾、服装、床上用品等产品图案的版权保护工作必不可少。版权管理部门主动提供版权保护服务受到欢迎,正是因为找到了产业转型升级和版权管理部门开拓新工作领域的契合点。
多措并举,版权工作擦亮城市名片
用正反事例结合的方法讲清楚版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是冯坚与同事在工作中总结出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举例来说,苏州的刺绣同样很发达,“苏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但是,由于版权保护意识不强,当地企业或绣娘照着书上的他人作品图案就绣,最后吃了官司的教训也不少。冯坚说,把这些反面例子讲出来,一方面可以给从业者前车之鉴,同时也能让这些从业者感到压力,从而激发他们自主创新设计新图案的动力。另一方面,树立正面典型,并给予支持、鼓励、引导,也很关键。近日,吴江丝绸产业版权保护示范点创建活动启动,启动仪式在“丝绸小镇”——震泽镇的丝绸文化创意产业园举行。在这次启动仪式上,震泽蚕丝同业公会会长朱文超说:“如果说以往‘日出万匹、衣被天下’的时代源于能工巧匠们的独门技艺,那么在知识和创新成为主题的现在,丝绸产业要丰富内涵、提升价值、拓展市场,则要更多依赖独特构思、独创设计以及独具特色的表现形态,更需融合版权的力量。”
不仅是丝绸、苏绣,苏州这座江南水乡,还保留着评弹、雕刻等传统技艺,这些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样需要版权保护来进行助力。苏州市版权局通过在当地设立版权工作站、建设版权保护平台等方式,进行对特色产业和版权保护理念的宣传。
荀子在《蚕赋》中写道:“有物于此:蠡蠡兮其状,屡化如神,功被天下,为万世文。”蚕丝与文化,始终有割舍不断的联系,如今,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以丝绸、苏绣为代表的传统技艺,正以新的姿态成为苏州的名片、中国的名片,而版权保护工作,将会为这张名片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作者:隋明照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发布时间:2018年7月5日